——//八段锦功法的源流//——

起源与发展:
八段锦是一种古老的健身气功,起源于中国,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最早的记载出现在南宋洪迈的《夷坚志》中,记载了北宋时期的八段锦练习。在明清时期,八段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出现了详细的图文记录。
流派与传承:
- 南派(文八段锦):柔和路线,动作简单,适合在床上或椅子上练习,强调放松与调息。
- 北派(武八段锦):阳刚路线,动作复杂,强调站桩功夫和下肢力量,注重动作的力度与连贯性。
——//八段锦功法的特点//——
1. 柔而不散,缓慢连贯
- 柔和:动作舒展自如,注重身体柔韧度,强调动作的流畅性。
- 缓慢:动作平稳,重心稳固,避免快速或猛烈的动作。
- 连贯:动作之间流畅衔接,遵循运动学和生理学规律,保持动作的连贯性。
2. 动静结合,松紧适宜
- 动静结合:动作既有活跃轻灵的部分,又有沉稳的部分,通过动态与静态的结合达到身体的平衡。
- 松紧结合:通过意识主导动作,实现放松与紧绷的平衡,促进身体放松,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力量。
3. 神形合一,气寓其中
- 神形合一:强调精神与形体的统一,动作与意识同步,通过意识引导动作,实现身心的和谐统一。
- 真气运行:通过练习培养内在真气,促进真气在体内的运行,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 呼吸顺畅:练习过程中呼吸自然,避免强行呼吸,通过自然呼吸促进气血流通。——//八段锦功法的要点//——
- 中问动作舒缓,动作成型后手脚用力上托下蹬,不要过早的用力.手脚上托的同时抬头眼看手背,让喉咙竖直通顺,任脉通顺,特别注意托的时候手的四五指用力,牵动三焦经。别只是掌心用力。
- 作用建议:
- 促使经气运行,向上牵拉可以伸展脊柱与督脉。
- 提高关节的灵活性,防治肩部疾病,有利于预防颈椎。
"两手托天理三焦"是八段锦功法的第一式。"三焦"作为六腑之一,负责疏通水道和主持气化,位于胸腹之间。具体来说,胸膈以上为上焦,肚脐以上为中焦,肚脐以下为下焦。此式通过双手上托的动作来疏通三焦。一上一下为1次,共做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