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养生功法

鸣天鼓

强肾护耳的鸣天鼓!

发布时间:2024-10-09 00:01:56

44人查看

一个动作,传承千年,能强肾护耳



鸣天鼓


鸣天鼓源自晋朝许逊的《灵剑子引导子午记》,几经流传后,曾被易筋经、八段锦等功法所吸收。


不同古籍对该招式的做法记载不一,但现在比较通行的做法是:


将双手掌搓热,将两掌心紧按两侧耳廓,使两耳听不到外界声音。再将食指按压在中指上,然后用力使食指滑下,叩击脑后高骨(后脑部骨突出处,即枕骨最高处),叩击时可听到“咚咚”如击鼓的声音,共叩击24或36次。

1_副本.jpg


叩击时须有节奏,不可过快,同时凝神静听敲击的鼓响,不宜分散注意力。可于每天睡前和起床后进行。


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鸣天鼓可以起到强肾固本、祛风通络、通利耳窍、醒脑提神等功效,对头晕、健忘、耳鸣、耳聋等症状均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尤其适合老年人肝肾亏虚引起的上述症状。


中医按摩护耳


耳朵上面分布着很多穴位,通过按摩相关穴位和反射区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调理身体各部位及脏腑机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1、提拉耳朵


用拇指、食指先向上提拉耳廓顶端10余次,再用拇指、食指夹捏耳垂部向下拉10余次。练习此动作有镇静、止痛、清脑的功效,可防治头晕、眼花、耳鸣等症。


2、弹风府


双手掌掩耳,用双手食指、中指、无名指轻轻叩击风府穴(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两斜方肌之间的凹陷中),再用食指塞耳窍(耳朵眼)。坚持反复做此法,有增强听力、醒脑通窍的作用,能防治头晕、耳鸣、耳闭、脑鸣等疾患。


3、搓耳根


双手分别放在两耳根部,食指和中指分开置于耳朵前后,中指在耳前,食指在耳后,然后从耳垂开始,夹持耳朵向上推动,注意要有一定的力度。经常搓耳根有防止耳朵冻伤、振奋精神、保护视力等功效。


图片

听力下降早治疗



许多人在听力严重下降前,可能有一些轻微症状,很容易被人忽视,其实这是身体给出的预警信号,一定要细心捕捉。


具体可有以下表现:


一是偶尔出现耳鸣;

二是与他人交流过程中,自己说话的声音不自觉提高;

三是需要特别专注才能听清他人说话内容,不留神时便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

四是日常生活中过马路没听到汽车鸣笛、对门铃声没反应等。


耳鸣、耳聋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尤其是突发性耳聋,发病一周内治疗有效率比较高。一些耳鸣患者初期可能并不伴有听力损伤,但是此时的内耳毛细胞功能已有了下降,所以也应尽早进行治疗,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临床发现,病程不超过3个月的耳鸣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大于病程超过3个月者。

另外,长时间接触各种噪音环境的人应多加留意自己的听力情况,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听力检查。


小结

中医认为,耳为宗脉之所聚,十二经脉皆通于耳,人体的五脏六腑在耳部都有对应的位置,通过刺激耳部穴位,可以疏通经络、运行气血,从而起到调理全身的作用。

耳部保健操来源于中医的按摩导引法,主要针对耳部经络进行按摩,可以刺激耳部及耳周穴位,促进头颈部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肌肉痉挛,使局部血液循环通畅,以此改善耳内缺血、缺氧状况,可以较好的预防和治疗耳鸣症状,对于治疗头胀耳鸣、耳胀堵塞等症状,同样有着不错的功效。

人人均可做耳部保健操,每天坚持做两次,同时保持心情舒畅,饮食有节,劳逸有度,就能对我们的听力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