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养生功法

叩齿功

没事儿常叩齿,有你想不到的好处!

发布时间:2024-10-23 15:17:03

38人查看

早在古代时期,就有“齿宜常叩”的说法。叩齿这看似简单的动作,对维持人体身、心、灵健康,精、气、神旺盛却有意想不到的神效。


许多历代名人如东晋医家葛洪、北齐文学家颜之推、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兼医家陶弘景、北宋文学巨子苏东坡、清高宗乾隆皇帝等,皆以保持着常叩齿的好习惯而尽享高寿。

什么是“叩齿”?

1.jpeg

叩齿就是空口咬牙,是一种较常见的牙齿保健方法,现代医学认为这样可增加牙齿的自洁作用,发挥咀嚼运动所形成的刺激,增强牙体本身的抵抗力。


以往的养生论述各有出入,总之,叩齿每日早晚各作一次,每次叩齿数目多少不拘,可因人而异。叩齿的力量也不求一律,可根据牙齿的健康程度,量力而行。但必须持之以恒,从不间断,方可见成效。


有一种说法叫"叩齿三十六",就是每天早晚起床睡觉前叩齿三十六下,同时将产生的口水咽下,从小坚持一直到老,可以使牙齿坚固,不生牙病,相传这还是达摩祖师传下来的方法。


不管是古人的经验总结,还是现代科学的观察研究,都指向了一点:叩齿的确是一种简单易行的保健方式,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而且也很容易形成习惯。


叩齿除了有健齿固齿的作用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保健功效,在日常闲余之时,不妨也动动你的牙齿。

1补肾益肾,滋养精气


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


中医养生叩齿健肾的机理有二:一是“齿者,肾之标”,由肾中精气所充养,肾中精气充沛,则牙齿坚固而不易脱落;肾中精气不
足,则牙齿易于松动,甚至早期脱落。牙齿与肾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叩齿能健齿、充肾精,故可健肾。


二是肾“在液为唾”,唾为口津是唾液中较稠厚的部分,叩
齿催生唾液,是谓“金津”,又称“玉液”,“津”通于“精”,为肾精所化,咽而不吐,有滋养肾中精气的作用,故可健肾。

2增强脑力,防止痴呆
牙齿位于脑部附近,有节奏叩齿,会产生冲击波传至大脑,不仅有固齿作用,还有助调节大脑皮层与强壮神经的功效。


据国外研究,咀嚼时通过下颚关节运动,使脑循环畅通,加强大脑皮质的活化,从而预防大脑老化和老年性痴呆。


1999年身兼德国智力教育协会主席,亦为Erlangen大学教授的勒赫尔医师发表他的研究,指出教室里嚼口香糖有利学生思考,咀嚼时脸部肌肉在运动,思考能力也因而提高百分之二十。口腔运动密集,不但不影响神经元的效率,反而有利思维。


最近医学生理学家还发现,叩齿有调节心脑血流量的作用,使心脏排血量增加,脑血流量随之增加百分之十四,不仅有利健脑,亦有利于强壮心脏。故牙齿坚固的老人,很少患有心脑血管的病变。老年人缺失牙齿后应尽早镶上假牙,因为咀嚼功能与叩齿对养生保健实在太重要。

3聪耳明目,防止近视


《灵柩·脉度》说:“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


肾中精气充盈,髓海得养则耳聪;肾中精气虚衰,髓海失养则耳鸣甚或耳聋。叩齿能充盈肾精,故可聪耳。


而根据现代研究,随着食物软化倾向的出现,孩子们的下颚关节变得不发达,牙齿排列不整齐,上下牙齿咬合不良,饮食生活中长期咀嚼无力,会使面部肌肉力量变弱,眼球水晶体的调节机能就不能很好地工作,从而导致视力减弱。


因此,防治青少年近视或老年视力退化,除了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和注意眼部保养之外,还可以经常进行叩齿的运动。

4养胃健脾,帮助消化


“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


叩齿能健脾胃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叩齿能健齿。齿健,则食物易被嚼细,胃负减轻,从而养胃。


同时现代研究表明,增加咀嚼与叩齿,可以产生生理上的良性刺激,促进牙床、牙龈的血液循环,改善牙龈组织的营养,使牙齿变得坚固而有光泽,并能延缓老年人的牙齿松动和脱落,对牙病患者是很好的辅助疗法。


二是在中医角度来看脾“在液为涎”与胃相表里,涎为口津是唾液中较轻清稀的部分,具有帮助食物消化的功能。


而如果从现代医学的而角度来解释则是:食物在口腔内充分咀嚼的同时,可以反射性地引起各种消化液分泌增多。这不仅有助于消化,还有助食物的营养成分更好地被吸收,为身体所利用。


此外,唾液还有中和胃酸、修补黏膜的作用,有助于防治胃、十二指肠溃疡以及多种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等。

5美容养颜,减少皱纹


叩齿可活动面肌,加强面部血液循环,改善面肤的营养,进而美颜。


美国洛杉矶神经医学中心主任福克斯通过观察发现:每日咀嚼口香糖十五至二十分钟的人,持续几个星期以后,面部皱纹开始减少,面色逐渐红润。


还有人统计,一些演员和歌唱家,其容貌变老的时间,至少比普通人要推迟八至十年。这除得益于音乐与歌唱使人心情愉悦的效用外,还与面部肌肉常活动分不开。它和人细嚼慢咽时 一样,能促进面部肌肉细胞的代谢活动。


如何叩齿


第一步静坐

首先你需要安静下来,然后端坐。保持头部平正,颈部竖直,双眼目视前方。

舌头轻轻抵住上颚,全身放松,进行自然的呼吸。通过呼吸来调整自己的情绪,保持内心的安定。

第二步叩齿


等情绪安定下来之后,开始集中精神,上下的牙齿使用适当的力量叩打36次或者81次,速度最好均匀缓慢,切勿大力的叩打牙齿,以免对牙齿造成伤害。


第三步搅舌


利用舌头,在口腔的上颚、下颚,还有牙龈内外缘进行搅动运转。次数以9次或18次为宜。产生的唾液不要吞咽。


第四步漱津、咽津


产生的唾液漱津9次或者18次,然后分成三口,慢慢的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