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养生功法

华佗夹脊功

慢性病的克星“华佗夹脊穴”!

发布时间:2024-09-30 12:25:52

35人查看

中医认为慢性疾病之所以经久不愈,是因为慢性疾病会涉及多个脏腑,使阴阳失衡,脏腑混乱,人体各项机能均下降或失常。因此要想彻底治好慢性疾病,应从整体上调理各个脏腑的功能,重建或促进脏腑间的协调平衡。

而“华佗夹脊穴”就可以协调平衡及强化人体的所有脏腑,“华佗夹脊穴”在古代医学中被称作气血的“河路”,如果此“河路”受阻,也会导致脏腑混乱失衡,因此“华佗夹脊穴”不通也是导致慢性疾久治不愈的一个重要原因。

有专家认为,夹脊穴是华佗对脏腑背俞的特殊定位,是华佗从实践中对《明堂经》背俞定位的合理改动。因此,便有了“华佗夹脊穴”这个名称,并把它归入经外奇穴之列。

早在古汉代,华佗老前辈就早已发现人体脊柱从大椎穴开始依次排列到17椎,每个脊椎两侧0.5寸部位,都具有相当的特殊治疗作用,所以,后代中医人们都一直沿用叫做华佗夹脊穴,或者华佗17(单)穴,或者华佗34(双)穴。


0d1330849b52eca71a14e9ead8d5c2c4_副本.jpg


华佗夹脊穴为什么会叫这个名字呢? 什么是“华佗夹脊穴”呢?


就是位于人体背部脊柱的两侧,确切的说,应该在12个胸椎和5个腰椎两侧约半指宽处,左右各17个穴位。万物疗法公众号提示这些穴位与人体躯干部相应的脏腑相对应,当脏腑功能下降时,其相应的夹脊穴处会出现酸痛、刺痛等不适感觉,而刺激这些部位也可以调节和提高相应脏腑的功能。


如果自上而下对所有夹脊穴进行推拿按摩,可以说是按摩了全身所有脏腑,对许多经久不愈的疾病,有意想不到的神奇功效,故以古代神医“华佗”之名命名。在古代一些搞武术的人都是武医双修,他们治疗疾病时特别重视打通人体的华佗夹脊穴,只要把华佗夹脊穴打通了,人体的很多疾病,基本上都能好一半,他们很喜欢把人体的华佗夹脊穴比喻成“河路”,通夹脊也叫“修河路”!


现代,有的人把华佗夹脊穴叫做神经根,还有人把华佗夹脊穴叫做原始点疗法,这发扬了光大了华佗夹脊穴的作用,也让华佗夹脊穴更加的好用。

119ccbbf9be74505879f9bd9b417dcbc.jpeg


另外,人体手足三阳经皆与督脉相互沟通,尤其是足太阳膀胱经之背俞穴均在其两则,其脏腑的经脉与督脉相互沟通,故背俞穴与督脉在功效方面有相通之处,两者有密切的联系。而夹脊又位于二者中间,且各个穴位均与背俞穴、督脉上的穴位相平行,因而决定了它兼有二者的主治功能,既可以起到背俞穴的作用,调整脏腑,补益气血,疏通经气;又能资助督脉,调整全身的阳气,补充背俞穴之不足。


b92e072596fe3effd9104111dbefac96.jpeg


大循环指灸导引术提示从经络在全身的分布上看,夹脊穴位于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间,因此它与这两者关系密切。夹脊穴所在的位置也是督脉与膀胱经经气外延重叠覆盖的地方,夹脊穴在这里联络沟通二脉,具有调控二脉的枢纽作用。同时,刺激夹脊穴对某些内脏方面的疾病及一些疑难杂症都有一定的特殊功效。


87558edba538394b7e9434e2306a176c.jpeg


且夹脊穴与诸脏腑背俞相邻,五脏六腑之气均有此输转。夹脊穴所在恰是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经气外延重迭覆盖之处,夹脊穴于此联络沟通二脉,具有调控二脉的枢纽作用。


夹脊主治病症


由夹脊的功效与特点,决定了其主治疾病的广泛,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咳嗽、喘息、胸胁痛、脊背酸痛、下肢麻痹及某些脏腑、躯干、四肢的病症。


据著名老中医王乐亭之观点,胸腰段主治病证有如下特点。


(1)胸2~8主治胸背上肢疾患,主脏主血。

(2)胸9~腰4主治腹部及下肢疾患,主腑主气。

c363e27bcb93c2d78215cdd346489a7a.png


如何打通及刺激华佗夹脊穴呢?


捏脊,点按,推拿 ,拨筋,刮痧,火功、针刺,刺血,棍针,灸疗,贴膏,拔罐等方法都可以,你擅长什么,就使用什么!


附 “捏脊疗法”


捏脊疗法最早见于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治卒腹痛方》一篇中:“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其中的捏脊骨皮就是我们所说的捏脊法。


原文是用于治疗成人腹痛的,后于明清时期将其用于小儿推拿治疗疳积、小儿腹泻、夜啼等疾病,并日趋成熟,所以至今为止捏脊法在小儿科中应用最多。其实捏脊法在成人调理亚健康、调治慢性病方面也大有可为。

7d424d644d98d392c40a9be341d39ea3.jpeg

1c40b94fc098a4ad70428525ea6c463f.png


捏脊法主要作用于各脏腑背俞穴(即足太阳膀胱经循行在背部的俞穴)、督脉循行在背部的各穴和华佗夹脊穴。督脉为“阳经之海”,故其统摄一身之阳,全身阳气的运行无不与之有关。


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等各脏腑背俞穴均在背部膀胱经上。捏脊疗法通过对督脉及五脏背俞穴的刺激,可以达到调整阴阳,调和气血,恢复脏腑功能的作用。


以现代医学的理论解释,脊柱两侧是脊髓通向躯体各脏器、组织发出神经根的地方和通道,人体的植物神经节、干,主要分布于脊柱两侧。捏脊疗法通过对这些神经节、干的刺激,借助神经、体液因素来调整内脏功能,从而达到增强体质治病保健的目的。


我们在捏脊时要注意哪些

1. 每晚睡前施治,受术者最好空腹。


2.先用双手拇指及食指夹起尾椎两旁的皮下组织,食指及中指在前导引,拇指下压并往前推,一松一紧,由腰部开始往肩颈部有规律地捏。最好不要中途间断,以利经气流通。


3.到颈部时算作一次完成,再重覆第一步,由尾椎往上捏脊,每晚由下而上捏六遍,背部轻松感,第二天晨起通体舒畅。万物疗法公众号提示对于经络阻止严重者,一开始在捏完后的几天内,背部会有疼痛感,但以后会越来越轻松,不必担心。


4.遇到肌肉僵硬、阻塞严重的情况,被捏者可能会疼痛难忍,此时可力度稍减或稍停片刻(但手指不可放开)。


5.大人小孩均可捏。高血压患者从上往下。

455e1f472ccef845dd2756a3cc99d30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