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养生功法

叩齿功

朝叩齿——随时可做的养生方法

发布时间:2024-10-21 22:50:00

22人查看

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方》"朝朝服食玉泉,琢齿使人丁壮,有颜色。"


叩齿


说说关于叩齿的方法吧,叩齿是早上在床上的时候,动作和注意事项如下:

叩齿先心静神凝,口轻闭,然后上下牙齿互相轻轻叩击三十几次。牙齿不仅是骨的末梢,同筋骨有直接关系,而且同胃、肠、脾、肾、肝等内脏活动也有密切联系。因此。经常行此功,可以增强牙齿,促进消化系统的机能。

这种动作可以通上下颚经络、促使头脑清醒,加强肠胃吸收;同时刺激牙齿,改善牙齿和牙周的血液循环,保持牙齿坚固,防止蛀牙、牙齿退化和其他牙病的发生;中医理论中有“肾为主宰,齿为先锋”的说法,历来为注重养生的人重视。叩齿要求集中思想、排除杂念,即“起坐兀无思”的精神境界。

在叩齿的时候还是有方法的,先是最里面的坐牙后,然后是侧面的,最后才是前面的牙齿。

注意事项,那些时候最好不要叩齿:患有牙病者,主要中叩齿力大,恐有损伤牙齿。

1.gif


叩齿的作用:

唾液称之为“金津玉液”,同精、血一样,是生命的物质基础。

《黄帝内经》曰:“脾归涎,肾归唾”。唾液与脾、肾二脏密切相关,对人体健康长寿、摄生保健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李时珍认为唾液有促进消化吸收,灌溉五脏六腑,滋阴降火,生津补肾,润泽肌肤毛发,滑利关节孔窍等重要作用。

《红炉点雪》指出:“津既咽下,在心化血,在肝明目,在脾养神,在肺助气,在肾生精,自然百骸调畅,诸病不生。”

1、健脾: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李东坦《脾胃论•脾胃盛衰论》)。

叩齿能健脾胃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叩齿能健齿。齿健,则食物易被嚼细,胃负减轻,从而养胃;

二是脾“在液为涎”与胃相表里,涎为口津是唾液中较轻清稀的部分,具有帮助食物消化的功能。叩齿催生唾液,咽之有助于胃“腐熟水分 (饮食物 )”和脾的“运化、升清”(把水谷化为精微物质并将之“灌溉四旁”、布散全身),减轻脾胃的负担,达到健脾胃的目的。

2、补肾: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

叩齿健肾的机理有二:

一是“齿者,肾之标”(《杂病源流犀烛•口齿唇舌病源流》),由肾中精气所充养,肾中精气充沛,则牙齿坚固而不易脱落;肾中精气不足,则牙齿易于松动,甚至早期脱落。牙齿健否是肾健否的标志之一,叩齿能健齿、充肾精,故可健肾。

二是肾“在液为唾”,唾为口津是唾液中较稠厚的部分,叩齿催生唾液,是谓“金津”,又称“玉液”,“津”通于“精”,为肾精所化,咽而不吐,有滋养肾中精气的作用,故可健肾。

3、 强骨益脑:肾主骨,“齿为骨之余”。齿与骨同出一源,为肾精所养。叩齿能健肾,充盈肾精,利及骨骼,持恒进行,能致骨坚,故可健骨。《素问•阴阳应象大 论》说:“肾生骨髓”,而脑为髓海,肾中精气充盈,则髓海得养,脑发育健全,就能充分发挥其“精明之府”的功能;反之,肾中精气亏虚,则髓海不足而失养。叩齿能健肾,使肾中精气得充,故可健脑。

4、聪耳明目:《灵柩•脉度》说:“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肾中精气充盈,髓海得养则耳聪;肾中精气虚衰,髓海失养则耳鸣甚或耳聋。又“肾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素问•上古天真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灵柩•大惑论》), 精气充盈则目能辨五色。叩齿能充盈肾精,故可聪耳明目。

5、美颜荣发:叩齿可活动面肌,加强面部血液循环,改善面肤的营养,进而美颜。发的生长赖于精血,精血充盈,则发长而光泽;精血虚衰,则发白而脱落。肾藏精,“其华在发”,叩齿可使肾精充盈而荣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