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许多医学著作中,都记载了咽津功的方法和其作用。
古代人把口中的津液称之为醴液、华池、玉泉、琼浆等。如晋·《抱朴子》记载:“能养以华池,浸以醴液,清晨叩齿三百过,永不动摇”。又如东汉文物《铜尚方规矩镜》中铭文记载:“渴饮玉泉,饥食枣”,这里浸醴液、饮玉泉,就是古代的咽津养生气功,而道家把它称为玉液炼丹,流传久远。
常年坚持锻炼,可以却病、可以保健、可以延年。
演示叩齿吞津的具体操作方法
近期,常有人提问道:叩齿吞津的相关问题。那么,今天我们来学学辟谷中常做的叩齿吞津具体操作方法。
(1)叩齿
早晨醒来后,先不说活,心静什凝,摒弃杂念.全身放松.口唇徽闭,心神合一,闭目,可静坐,可静卧,或静站都可以采用。平心静气后,鼻吸口呼,轻轻吐三口气。
2.叩齿生津
闭嘴,舌顶上腭,然后使上下牙齿有节奏的互相叩击,铿锵有声,次数不限。
刚开始锻炼时,可轻叩20次左右,随着锻炼的不断进展,可逐渐增加叩齿的次数和力度,一般以36次为佳。
力度可根据牙齿的健康程度量力而行。此为完成一次叩齿。
(3) 吞津
从传统中医养生之道来看,叩击结束,要辅以“赤龙搅天池”,即叩击后,用舌在腔内贴着上下牙床、牙面搅动,
用力要柔和自然,先上后下,先内后外,搅动36次,可按摩齿龈,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牙龈部的营养血供。
当感觉有津液(唾液)产生时,不要咽下继续搅动,等唾液渐渐增多后,以舌抵上腭部以聚集唾液,鼓腮用唾液含漱(鼓漱)数次,最后分三次徐徐咽下(咽津)。
(4)咽津
把口中津液分为三口,再用意念随吸气吧口水送入丹田(小腹气海部位)。每次练生津法三次,每次分三口咽津,每日可练3-6次。无病者早晚各练一次。叩齿,搅海即可生津又可固齿,保健,治牙齿
(5)咽津歌诀
一咽二咽,气入丹田;三咽四咽,云蒸露甘;五咽六咽,内景充实;七咽八咽,肾水上升,心火下降;九咽加一咽,真气充实,气通三关(任督交流)。常年锻炼,寿可百年
其中早晨叩齿最重要,因为人经过一夜休息,牙齿会有些松动,此时叩齿即巩固牙龈和牙周组织,又兴奋了牙神经,血管和牙髓细胞,对牙齿健康打有好处
一般的情况早中晚都做最好,对于有些人上班比较忙的,可以早上边开车别叩齿,或者边走路边叩齿。
西安与延安之间有个庙,是唐代医圣孙思邈的“药王庙”,庙中存有“千金要方”石刻碑,碑上刻有“叩齿、鼓漱、咽津”等气功养生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