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养生功法

导引养生功

导引养生功十二法的源流

发布时间:2024-10-17 22:07:32

38人查看


所谓“导引养生功十二法”,就是本套功法包含两个方面的特点,一个是拥有出色的导引功夫,一个是以养生作为主要特色。只有将二者的优点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使本套功法在最大限度上发挥作用。

关于“导引”一词的记载,最早可以在《庄子·刻意》中看到。“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

而用导引治病,最早见于《黄帝内经》中的《素问·异法方宜论》。当时人们都在大地中间平坦而潮湿的地方进行耕作,所以那里的人们总是患有类似于关节炎的病症。而当时是用简单的导引来进行相关的治疗。

然而对导引的解释,人们并没有达成一致意见,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中,以下是几种代表性意见。有人把它解释为呼吸活动;有人把它解释为肌体活动;有人将它解释为肢体动作和呼吸活动相结合。此外,还有其他方向的解释。在众多的导引解释中,李颐对导引的解释符合导引的真实含义。他将导引解释为导气令和,引体令柔。

从古人造字的特点来看:

“导”,谓“从寸道声,以寸引之也”。《康熙字典》云:导,“通也”“疏也”,是指导气,使气通达、协调、和谐、自然,也就是“导气令和”的意思。

“引”,谓“开弓也,像引弓之形。”《康熙字典》云:引,引者“伸也”,“长也”,引伸如熊顾鸟伸也。可以看出,“引”是指引伸肢体,使身体柔软、坚韧、结实,即“引体令柔”的意思。

由此可知,古代“导引”,就是一种呼吸运动和肢体运动相结合的健身术。从1973年出土的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帛画导引图来看,也符合这样的论点。

养生,也称摄生。河上公注《老子·五十》曰:“摄,养也。”也就是说养生必须要从外界摄取养分。它是古人进一步增进身心健康、预防疾病发生的积极手段。

1.png


早在《黄帝内经》里古人们就特别强调疾病预防的重要性。养生还有一种防护胜于治疗的思想。同时还特别强调养护思想。中国养生学是以充分调动自身体内潜在的生命力,主张“节”与“和”,使人体各种机能不受伤害为其主要特点。

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化,又提出了调摄精神的理论。导引养生功十二法就是吸取了这种调摄精神的摄生原理创编而成的。它不仅强调调整呼吸,又主张摒除杂念。作为导引养生功十二法本身而言,它是一种通过意识的运用、呼吸的控制和形体的调整,使自我经络得到充分锻炼的方法。

同时,在意守过程中要强调度的问题。导引养生功十二法对意守的要求是“意形结合,似守非守,绵绵若存,有如清溪淡流”。

中医认为,气是人的根本。人的生命来源于天地之气。所以,导引养生功十二法在强调调心、调形的基础上,又着重于调息。即所谓“动息相随”。

形,是指形体,包括人体的脏腑、皮肉、筋骨、脉络及充盈其间的精血。我国传统中医理论认为:“形乃神之宅,有形方有神。”导引养生功十二法的调形要求为“形助气意,形宜中正安舒”。

导引养生功十二法的功法中,“意、气、形”三者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它是强身健体、防治有关疾病极为重要的部分。因此,被称为“导引养生功十二法之精髓”。